太虚大师:人间佛教第一人,1岁丧父,16岁出家,59岁中风圆寂

古小玉闻   2023-05-10 06:11:05

每个故事都是一段人生缩影,点击 “关注” ,一起读故事,悟人生。

民国四大高僧,虚云法师、印光法师、弘一法师、太虚大师,太虚大师是其中年纪最小的。

16岁时八指头陀为太虚大师受具足戒,21岁他随苏曼殊学英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5岁闭关潜修时印光大师为他封关,29岁时曾代圆瑛法师赴台湾讲学。

42岁和弘一法师一起创作了《三宝歌》,弘一法师作曲,太虚大师作词。

他是民国时代佛教革新运动的倡导者,是佛教新派的领袖,是“人间佛教”概念的第一发起者!

1889年,太虚大师出生在浙江省,原名吕淦森。

没到1岁,28岁的父亲就病亡了。

4年后,母亲再嫁,外婆带着5岁的太虚,到了大隐庵修行。

13岁时,太虚大师的母亲因多愁多病而夭逝,和父亲一样,走的时候只有28岁。

一个少年,陆续失去双亲,从小没有父母的疼爱,不得不提前勇敢坚强。

那年,太虚大师开始到百货店做学徒。

有个百货店老板喜欢看小说,太虚大师在闲暇时,也看了很多小说。

如《水浒传》、《聊斋志异》、《今古奇观》等,几年后他心智已开,决定到普陀山出家。

16岁时,攒了几块钱的太虚大师来到苏州小九华山寺。

他随士达和尚出家,法号唯心,属临济宗法脉。

九、十月间,士达和尚携太虚大师拜见师祖奘年和尚,取法号太虚。

17岁时,太虚大师便能将《法华经》背得滚瓜烂熟。

太虚大师从小体弱多病,出家后,多年的疾病也痊愈了,身体更加健康。

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爆发,殉难的革命党人皆葬在黄花岗。

23岁的太虚大师十分悲痛,作了一首七言诗,《吊黄花岗》,刊载于粤、港、沪各报刊。。

“南粤城里起战争,隆隆炮声惊天地。

为复民权死亦生,大书特书一烈字。”

次年,太虚大师在南京创立中国佛教会。

1922年,34岁的太虚大师,用现代教育方式创办了武昌佛学院。

这是第一所最为正规、最具影响的佛学高等学府,在佛教界享有“黄埔”之誉。

1927年-1933年,太虚大师任南普陀寺住持,兼闽南佛学院院长。

期间,他曾冒险掩护革命党人于南普陀寺中,以躲避国民党军的追捕。

抗战时期,太虚大师积极抗战。

他带领僧众组建佛教青年护国团,发动在家青年投身抗战工作。

他成立了“中国佛教会临时办事处”,维护中国佛教界的团结合作。

作为国际佛教访问团团长,他奔走于东南亚各国,以取得友邦的物资支持。

1947年3月12日,太虚大师在上海玉佛寺说法后,中风复发。

3月17日,太虚大师圆寂于上海玉佛寺,世寿59,荼毗后得舍利子300余颗。

太虚大师曾说:

“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

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

他鼓励出家僧众和在家信众,从现实人生出发,从自身当下做起。

成佛,就在人的现实生活中,在人的日常道德行为中。

太虚大师创办了多家佛学院,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

他的学生印顺法师、赵朴初推进了“人间佛教”的思想;

星云法师也一直秉承“人间佛教”的理念,在台湾高雄开创了佛光山道场;

圣严法师以“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为理念,创建了台湾法鼓山道场……

今年是太虚大师圆寂76周年,缅怀大师!

他的一生,不断地在践行“人间佛教”的理念。

他的一生,完整地献给了建设新佛教文化的事业。

愿人间佛教,成为尘世间人们安顿身心的港湾。

愿每个信善,都能推开获得幸福的方便之门。

END

欢迎点赞、转发、留言,让更多人看到,谢谢支持!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