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方面拥有先发优势。同时,公司拥有“光储充换用”一站式清洁能源综合解决方案的能力,同时具备储能变流器、储能电池 PACK、储能系统集成的自主设计和生产能力,公司针对分布式储能业务开发出模块化储能产品,产品性能优异,正在逐步投入市场。谢谢! 3.公司频繁并购后,积累大量商誉,以商誉减值方式暴雷,是否预示未来会退市? 答:您好,公司计提商誉减值履行了相应的决策程序和信息披露,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23年修订),上市公司退市分为交易类、财务类、规范类和重大违法类。公司不存在财务类、交易类、规范类和重大违法类情况而触发深交所退市情况。谢谢! 4.公司亏损4年,是否已经触发ST条件? 答:您好!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23年修订),上市公司退市风险指标分为交易类、财务类、规范类和重大违法类。其中财务类强制退市指标由原单一的净利润连续亏损调整为净利润亏损且营业收入低于 1亿元的双重指标。公司自 2019年以来虽发生连续亏损,但主营业务收入均维持在 20亿元以上,且保持了连续增长态势,公司不会因业绩亏损而触及深交所退市风险警示和退市情况。同时,公司也不存在交易类、规范类和重大违法类情况而触发深交所退市情况。谢谢! 5.公司光储充换用、逆变器、虚拟电厂等技术的发展前景,以及目前市场占有率情况和客户有哪些? 答:您好!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的宏观背景下,面向百年一遇的能源革命和工业革新,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数字能源”和“数字工业”两大业务载体,积极布局机器人先进控制、人工智能、主动配电网等核心技术研发。凭借在工业生产、智能配电网领域的技术、产品工艺及应用实践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围绕高端装备制造业、轨道交通、综合能源、基础工业、航空航天、消费品制造业等行业客户实际应用场景,提供智能电网终端设备、智能机器人、智能 |
装备、新能源充电桩和换电站等产品及涵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 公司在多年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凭借较为领先的综合方案设计优势、过硬的技术实力、良好的产品品质、本土化服务优势以及持续的研发创新能力和多年来积攒的优质信用,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品牌优势,获得了较高的市场知名度,积累了一批实力雄厚、信誉良好、业务关系持续稳定的优质客户,覆盖汽车、电力、新能源、工程机械等行业。谢谢! 6.请问公司行业发展前景如何 答:您好!公司业务主要覆盖智能电气、新能源和智能制造三大行业。 智能电气行业发展趋势方面,随着智能电网、智慧城市和节能减排战略的加快实施,以及分布式电源的快速发展和电动汽车、储能等大量应用,电网正在由传统的无源网络成为有源网络,功能和形态正在发生显著变化,对供电安全性、可靠性、适应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配电网的建设和改造将成为电力行业的重要趋势之一。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智能电网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也将不断提高,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安全的供电服务。 新能源行业发展趋势方面,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和政府扶持政策的不断加码,充电桩的数量将持续增加,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充电桩的智能化程度也将不断提高;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多样化,充电桩的兼容性将不断增强,以满足不同类型的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和车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充电桩将逐渐实现智能互联,实现充电桩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动,提高充电桩的利用率和用户体验。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705.8万辆和 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96.9%和 93.4%,预计 2022-2025 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有望继续维持高速增长态势,预计 2025 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 4,378 万辆,充电桩市场规模在 2025 年将超过 1,000 亿元。我国新能源 |
汽车产业发展的生态已逐步健全和完善,产业发展已经进入了规模化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智能制造行业发展趋势方面,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将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产品价值将更多地体现在技术创新和品牌价值上;随着工业 4.0的推进,制造业将更加注重网络化和信息化,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实现设备、工艺、生产过程、管理等信息的互联互通,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个性化定制已经成为消费者的普遍需求,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将更加注重个性化需求,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智能制造将更加注重服务化,通过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智能制造将更加注重产业链协同,通过建立完善的产业链协同平台,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互动和协同,提高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谢谢! 7.请问贵公司2022年业绩如何 答:您好!2022年度,公司依托多年来在电力行业内的技术积累和资源优势,基于公司聚焦于智能电气和新能源行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持续对公司产业布局进行调整和优化,继续加大对新能源领域内业务的研发和市场投入,不断提升公司新能源业务规模;同时加强对与公司战略发展契合不高、盈利能力不佳的智能制造业务资产整合力度,收缩智能制造业务规模。2022年度,公司整体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实现一定幅度增长,尤其是公司新能源业务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为公司未来盈利能力改善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外部整体不利经营环境对公司组织生产、正常运营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受整体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公司结合行业趋势变化及部分控股、参股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基于谨慎性原则,对商誉、长期股权投资等资产专项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报告期内公司未能实现扭亏为盈的目标。 |
2022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333,232.3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 15.34%;营业利润为-27,946.51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270.6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232.03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192.89%。谢谢! 8.请问公司董事长,公司未来发展战略是什么? 答:您好,“双碳”目标下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正如火如荼,清洁能源的大规模接入与远距离稳定传输对整个电网体系的更高要求以及新能源汽车的超预期发展给公司带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公司未来将继续依托多年来在电力行业内积累的技术和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大对新型电力系统、储能产品(主要为工商业储能和户用储能)、充电桩(主要为新能源汽车随车充电桩)及智能装备在新能源行业的应用等方面的研发、市场投入与重点布局,不断推进、落实公司聚焦于新能源行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助力国家关于“双碳”目标的实现。谢谢! |
附件清单 | 无 |
日期 | 年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