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聚焦老友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呈现50+生活状态!“50+闲话”专栏,邀您以文会友,闲话人生!
每当我散步在梧桐街道上,总能听到竹篱笆后面传来的乐声、歌声和欢笑声。好奇使我绕过树丛,钻进弄堂深处,走进一家酒吧,认识了这位来自悉尼的歌手,见识了他在魔都的“简单生活”。
Dave Stone是澳大利亚最具活力的摇滚布鲁斯艺术家之一,也是一名多才多艺的歌手、词曲作者和精湛的吉他手。2010年,他受邀代表澳大利亚参加上海世博会,在澳大利亚馆创下1100小时的现场表演记录。
他更喜欢别人叫他“石头”,既是姓氏的中文意译,又代表着他与上海的不解之缘:不仅收获了自己的创作高峰,还在这里遇到了一生的爱人和伴侣。
来上海之前石头正遭遇一场人生低谷:因严重胃部疾病刚做完手术,躺在医院身体极度虚弱;屋漏偏逢连夜雨,工作上的一笔收入也被财务人员席卷而逃。拥挤的地铁、行色匆匆的上班族、杂乱的建筑令他窒息,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唯利是图令他愤怒和失望,他一心想着抛开一切,逃离到宁静的乡村,“寻找简单的生活/在阳光下喘口气/坐下来,放松,放空”。他深感沮丧、无助,一首《简单生活》从心底喷涌而出:“摆脱贷款/和信用卡欠债/远离城市里的卑鄙小人/和他们冰冷坚硬的呼吸/是时候打个招呼了,Hi你还好吗/我能帮你一把吗?”
“然后——我来到了上海。” 石头为他的神转折哈哈大笑。事与愿违,却插柳成荫。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与“简单生活”的初衷大相径庭,但“它充满了活力,每天24小时发生各种各样的事,这个忙碌的城市给我带来了很多欢乐。我幸运地说,我慢慢喜欢上海了”。世博之后,他留在上海,一边演出,一边和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人交朋友,渐渐走出低谷,快乐重回他身边。
在石头眼里,“上海是一座爵士之城”。经典的老上海爵士,由钢琴、单簧管、萨克斯、小号、长号、低音提琴、鼓、沙槌等合成,歌曲以海派流行乐为主,融入了强烈的怀旧、抒情色彩。《夜上海》《玫瑰玫瑰我爱你》《香格里拉》等脍炙人口的歌曲也频频出现在外国歌手的演唱中,彰显了浓浓的海派爵士风情。
“我做的音乐不是爵士而是摇滚和蓝调,但它影响了我的创作,让领域变得更宽广。”石头曾在上海组建了一支6人乐队,成员大多是来自上海交响乐团的中国爵士乐手,包括2个小号手、单簧管、贝斯和钢琴,上海让他的音乐在配合上变得更加丰富。
石头主要在珍珠剧场演出,也和乐队在林肯爵士中心演过好几场。他更习惯酒吧里轻松自在的演出氛围,演员和观众之间没有距离。“真正有生命力的音乐来自民间,而不在艺术殿堂里。”石头坚信,音乐是表达情感且最具烟火气息的,他常常跟朋友一起“玩”音乐,并俏皮地以“石不可挡”“石破天惊”来命名;他也欣喜地发现了许多喜欢的音乐酒吧,比如巨鹿路的Jazz Club,福州路外滩的House Blues and Jazz,还有泰安路的Heyday Jazz Bar,“上海最好的爵士之地,气氛棒极了。”
乐队来来去去,石头始终留在上海。他现在是一个自由音乐人,自己写歌,自弹自唱,也跟玩音乐的朋友随机组合。虽然每周都有演出,但他内心渴望更大的舞台和更多的观众。“我的梦想是在全世界旅行,在每个国家巡演。有好的舞台、好的音响,以及热爱音乐的观众,那将是无比美妙的体验。”
上海12年,石头对“简单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当你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时候,就抵达了简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