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省感染人群仍以中青年为主 今日看点

  2022-12-22 17:30:24

记者从12月21日召开的安徽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我省感染人群仍以中青年为主,多为集体单位传播。病毒测序结果显示,当前我省疫情病毒毒株主要为奥密克戎BA.5.2和BF.7,两种型别变异株共同交织流行,暂未发现XBB和BQ.1等毒株。同时,发布会上还围绕研究生招生考试、居家健康监测注意事项、科学用药提示等多方面进行了回答。

暂未发现XBB和BQ.1等毒株

安徽当前的疫情形势及未来一段时期的走势如何?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刘志荣介绍,优化防疫措施以来,我省面对疫情防控的新形势新任务,及时调整工作重心,组织专班动态监测全省愿检尽检核酸检测、居民抗原自测、发热门诊就诊量及检测结果,依托哨点医院和哨点社区开展居民新冠病毒感染情况监测,开展全基因组测序监测流行毒株变异情况,持续强化疫情分析研判,为不断优化防控措施和调整医疗供给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资料图片)

根据监测数据,近日我省居民新冠病毒感染率逐步上升,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阳性率不断升高,各地发热门诊每日就诊人数也在不断增加,疫情传播速度正在加快。目前我省感染人群仍以中青年为主,多为集体单位传播;3岁以下和60岁以上等脆弱人群占比约为10%,但是随着疫情发展和家庭内传播不断增多,后续“一老一小”占比将逐步升高。病毒测序结果显示,当前我省疫情病毒毒株主要为奥密克戎BA.5.2和BF.7,两种型别变异株共同交织流行,暂未发现XBB和BQ.1等毒株。

刘志荣透露,根据新冠病毒传播规律和相关模型的测算结果,未来一段时间我省疫情将继续加速上升,全省预计将在本月底或下月初迎来第一波疫情高峰,主要发生在城市地区。伴随春节前的人口流动,疫情将从城市地区向农村地区传播,将可能迎来第二波高峰。

硕士研究生考试疫情防控工作安排

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开考在即,目前我省对考试的疫情防控工作有哪些考虑和安排?发布会上,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储常连介绍,2023年全省研考共报名考生232800人,比上年增加15175人,增幅为7%,报名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全省共有30个报考点(16个市和14个高校),共设294个考点,8095个考场,备用考点43个,备用隔离考场818个,选聘考务人员3万余名。现正在根据防疫组考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增设备用考场,增配考务人员。各项工作正按照预定时间安排有条不紊推进,整体进展顺利。

据悉,截至12月19日,我省16个市先后发布“免费核酸检测公告”或“研考温馨提示”,公布研考考生免费核酸采样点位置信息,提醒各报考点考生及时就近选择,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核酸检测。

细化疫情防控要求,我省统一组织考生凭准考证于21日上午免费进行一次单人单管核酸检测,要求各地原则上应于12月22日零点前出具结果,并及时提供给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考试机构,报考点高校。各地、各校结合考生健康状况摸排情况,根据需要提前按核酸检测结果分类设置考场。坚持“一类一策”,科学划定考试区域和专用通道,各类考试区域及通道相对独立,各类考场不得交叉使用。快速准确完成增设考点考场编排,并准备充足的备用考场。

足够的休息和睡眠

对于早日康复很重要

居民居家健康监测时对于居住环境有什么要求?在自我监测及饮食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安医大一附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费广鹤介绍,根据新冠病毒变异特征和疫情发展形势,目前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性明显减弱。目前病毒感染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上呼吸道新冠病毒无症状携带型(定植型)、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型(发热、乏力、咽痛、肌肉酸痛等临床症状)、新冠肺炎型(肺炎表现),前两者占99%以上,无需特殊治疗。对三类人群应该明确区分,并进行分类干预,因时因势动态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势在必行。居家健康监测成为一种主要隔离形式,但居家健康监测不代表躺平,居家健康监测应有合适的居住环境。

对于居家环境的要求,费广鹤介绍,有条件的建议单独居住,没有条件的可选择空气通风对流较好的房间居住,并采取无接触的方式传递物品;尽量使用单独卫生间,如无单独卫生间,应在每次如厕后进行酒精消毒处理;房间内应配备体温计、纸巾、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和消毒产品及带盖的垃圾桶。房间不能使用中央空调;居家健康监测期间日常生活、用餐应限制在居住房间内。尽量减少与其他家庭成员近距离接触,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此外,居住房间内活动可不戴口罩。如居家健康监测者为哺乳期母亲,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可继续母乳喂养婴儿。患有基础疾病的居家健康监测者应当按时服药,不可擅自停药。注意保持居家通风对流,每天尽量开门窗通风,上下午各一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或者用排气扇等机械通风。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盖口鼻或用手肘内侧遮挡口鼻,如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立即洗手或手消毒。做好卫生间、浴室等共享区域的通风和消毒,厕所消毒可使用有效氯浓度为2000mg/L含氯消毒剂。如配备有家用紫外线灯最佳,每天两次照射(特别提醒要用毛巾等完全遮盖眼睛)。餐具、台面、门把手、开关、热水壶、洗手盆等日常可能接触使用的物品表面,可使用有效氯浓度为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用过的纸巾、口罩、一次性手套以及其他生活垃圾可装入双层塑料袋,放置到专用垃圾桶,每天清理。

对于自我监测及饮食,专家提醒,病毒抗原检测简单易行,可以初步判断,也是居家期间较为合适的选择,但要确定是否感染新冠病毒需要做核酸检测。同时,居家健康监测者应当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体温测量和自我健康监测(是否有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觉或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注意做好体温、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监测,可以做好记录在就诊时提供给医护人员。特殊人群如孕晚期还需要每天关注胎动情况监测。此外,要均衡饮食,发病后部分患者会出现食欲下降,但还是鼓励进食,进食一些高蛋白质的食物、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提高抵抗力,多饮水提高代谢,争取早日康复。避免焦虑,足够的休息和睡眠对于早日康复非常重要因素。

居家监测期间

出现这些情况需及时就医

在自我监测的过程中,出现什么样的症状需要及时去医院就医?在发热门诊就诊时应如何做好防护,有哪些注意事项,如何避免在就诊过程中发生交叉感染?费广鹤介绍,若居家隔离健康检测期间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及时至医院就诊。1.出现呼吸困难或气促,自感到头痛、头晕、心慌、腹痛等严重不适。2.经药物治疗后体温仍持续高于38.5℃,超过3天。3.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且不能控制。4.儿童出现嗜睡、持续拒食、喂养困难、持续腹泻或呕吐等情况且治疗以后不缓解。5.孕妇出现头痛、头晕、心慌、憋气等症状,或出现腹痛、阴道出血或流液、胎动异常等情况。“总之,目前防控策略重心由“群防群控”转变到“防重症、降死亡”的新阶段,将有限的优质医疗和相关社会资源集中用于老人及脆弱人群的照护和重症患者救治。”

去发热门诊时需注意哪些事项?费广鹤介绍,目前我们省的感染患者数量还在逐步攀升的阶段,每天都有大量患者前往发热门诊就诊,这些患者中也存在一些非新冠感染患者,大量患者聚集增加了感染几率,为防止患者在发热门诊发生院内感染,根据《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三版)》相关内容,结合目前感染形势,建议当居民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和乏力等症状时,可在家自行进行新冠病毒抗原检测,非必要不前往医疗机构,当确有就诊需求可按照就近就地原则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去发热门诊时需要注意下列事项:

1.可提前咨询社区或打12345,掌握就近发热门诊位置及开诊情况(儿童需去设有儿童发热门诊的医院)。

2.患者前往发热门诊或返家途中应尽量使用私人交通工具,点对点直达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室)。

3.到达发热门诊前正确佩戴好口罩,最好是应侧风向排队等候,全程佩戴医用防护口罩(N95/KN95)或外科口罩(符合YY0469-2011),首选医用防护口罩(N95/KN95)。尽可能不触碰交通工具的扶手、把手等区域,如确需接触,应随身携带速干手消毒剂及时做好手卫生。

4.在就诊过程中做好双向防护,既要防止别人把病毒传染给自己,也要防止自己传染他人,就诊时注意保暖(佩戴围巾、帽子等),随身携带纸巾、含酒精成分免洗洗手液等个人用品,避免与他人聚集接触交谈,注意咳嗽、打喷嚏礼节,随时保持手卫生,最大限度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5.要明确了解自己病情及相关情况:包括发病时间、症状、目前体温及最高体温、抗原检测结果、服药及家中备药情况。

6.到发热门诊或诊室就诊时,理解和遵守医疗机构发热患者诊疗流程和规范,接受工作人员引导,提高就诊的效率及安全性。

7.进入发热门诊或诊室就诊的发热、呼吸道等症状的患者需进行抗原检测,对于抗原检测阳性的,如无需住院治疗,且符合居家治疗条件的,可在开具药品处方后居家治疗,不再进行核酸检测。如经医生判断需住院治疗者,还应进行核酸检测,按照分级分类收治原则住院进一步治疗。

一般情况下,38.5℃以下不需要服用退热药物

在自我监测的过程中,什么时候需要及时用药?如何科学用药?费广鹤提醒,如果没有新冠感染的相关症状,不需要提前预防使用药物。若出现临床症状,用药主要是选用不同对症处理的药物,改善症状。

针对发热,一般情况下,38.5℃以下,不需要服用退热药物,以物理降温为主,多饮水;如果体温超过38.5℃,可以酌情应用退热药物,较为安全的退热药包括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布洛芬、安乃近,选择其中1种即可,按照医嘱或说明书服用,不要超量,热退后即可停用。口服退热药物的同时需要适当增加饮水量,出汗后体温会逐渐下降需要适当补充盐分。退热药使用一般不应超过3天。“目前布洛芬是大家最常用的镇痛退热药,有布洛芬片、布洛芬缓释胶囊、布洛芬混悬液等剂型,成人一次可口服布洛芬片0.2g,若持续疼痛或发热,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1次,24小时不超4次。儿童可选用布洛芬混悬液,剂量需按体重用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布洛芬、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过敏者禁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对阿司匹林过敏的哮喘患者禁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或严重心力衰竭者禁用,活动性或既往有消化性溃疡史,胃肠道出血或穿孔的患者禁用,同时应避免与阿司匹林、华法林、对氨基水杨酸等常见药物同服,避免饮酒。对于清热、祛湿的中成药物,可参照第九版新冠指南推荐使用,建议只应用一种即可,不要重复使用。

针对咳嗽咳痰咽痛,可以适当应用复方甘草制剂、枇杷露等对症处理药物;伴有流涕、鼻塞等症状,可以应用抗过敏药物缓解症状,如氯雷他定。根据出现的症状,选择对症治疗的药物,通常发热和咽痛等症状会在3-4天后缓解,不可盲目叠加使用多种“感冒药”,以免造成肝肾损害。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的症状缓解后,就应该适时停药,无需“巩固”疗效。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这类特殊人群的用药,要根据药品说明书或咨询专业医生使用。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唐萌

最新资讯